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编导艺考干货:视听语言知识点(一)

作者: 北京中视艺考     发布时间:2018-11-06     阅读数:1119

111.jpg

1.电影的发端

“视觉暂留”和似动现象

照相术—摄影术

心理补偿机制,真正的连贯不是视觉现象,而是心理认同。

2.影像的特质

纪录性—“物质现实的复原”、“现实的渐近线”。

幻觉性—看的幻觉(摄影机眼睛)、听的幻觉(录音机耳朵),幻觉产生在接受者的思想中。

3.视听语言与心理学

视听结合的生理—心理效应

第二层次的幻觉—模拟人的感知和主观思维运动

4.文学语言和视听语言

文学语言—字--词--词组--单句--群

视听语言—镜头--镜头组--镜头句--镜头段

5.视听语言的表意功能

叙述—人际沟通、文化传承、心理平衡。

议论—人类自我意识及语言支配世界的渴望。

说明—较文字和图画,更严谨、朴实和生动。

抒情—人的内心对万物存在和行为的感知与触觉。

虚构—影视语言最特别的功能之一,用于表现实际并不存在的思维构成,如梦境。

6.视听思维

人的视听感知经验:感觉

知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

人的心理状态、个性、气质、感情、意志、等等个体特征都是影响视听思维和视听语言表达的因素。

1112.jpg

7.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

物理学: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例:长焦镜头、广角镜头。

实际拍摄:一次开机到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

剪辑之后: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

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的作者)关于镜头的定义:

A、从拍摄角度: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

B、从剪辑角度: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C、从观众角度: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8.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

机位、画框、构图、景别、角度、焦距、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场面调度等各元素并非孤立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综合促成影像的叙事、表意、抒情等。

9.构成画外空间的主要方法(场面调度):

(1)拍摄对象出、入画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3)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5)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

(6)画面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引人联想画外空间。

(7)摄影机的运动

(8)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

10.构图

即画面的结构、布局,是各形象元素的联结关系;画框的存在是构图的基础。

(1)线条

(2)几何形状

(3)水平与垂直的关系

(4)位置、重心、平衡

(5)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

(6)光影、颜色的变化

1113.jpg

11.构图的原则

美学原则:

(1)主体不要居中

(2)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避免一分为二的分割画面

(3)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的平分画面

(4)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5)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

(6)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该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7)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

(8)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

(9)人不要完全正面出现,应与镜头形成一定的角度

主题服务原则:

(1)为了表现好主题,努力设计最适合、最舒服、最具有视觉美感的构图。如对比、均衡、对称、集中等

(2)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即所谓的“不规则构图”。

(3)如果某个构图优美的画面,它与整个影片的风格、主题不符,甚至妨碍了影片主题思想的表达,必须忍痛割爱。

变化原则:

(1)对于由千万个单个画格组成的整部影片的构图而言,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变化原则。

(2)景别、角度、运动、照明、色彩等都属于构图形式的变化。

12.机位

也叫“镜位”,决定拍摄景别和角度;景别和角度是构成影像的基础。

机位的选择与设置:

建立镜头、主镜头、切入镜头、双人镜头、反拍镜头、过肩镜头、反应镜头。

13.景别

指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景别的完整序列: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人物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景别的划分标准:

(1)被摄主体在画面所占的面积大小;

(2)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

远景:广阔的场面全景:人物的全身中景:膝盖以上部分近景:胸部以上部分特写:颈脖以上部位或被摄物体的细部。

景别的功能:

(1)大远景

适于展示大的空间、环境、交待背景,展示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次的景物

(2)远景

以景物为主要拍摄对象,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强调空间的具体感和主体在其中的位置感。

(3)全景

展现环境全貌、人物全体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等;可大可小,具有叙事、描写功能,侧重交待、说明。

(4)中景

既能交待环境,又能专注于主体的细部,如人物的形体和表情,人与人的交流关系等。

(5)近景和中近景

指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主要用于面部表情的刻画,揭示人物性格,强调和暗示细节不同寻常的意义。

(6)特写与大特写

主要用于拍摄重要的细节和人物瞬间的神态变化,表现主体的细微表情;视觉上具有强制性,风格较为极端,和远景、大远景并称为“两极镜头”表达特定的、特殊的观点。

14.角度

指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的水平夹角与垂直夹角的综合。

拍摄角度的作用:

(1)叙事的作用。选择一种什么样的角度,首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更完美地刻画人物、叙述情节,能不能把场面表现好。随着叙事的展开,选择最佳的角度,并且不断调整角度,对于完成叙事至关重要。

(2)特定的拍摄角度,用以抒发某种情感、表达特定的视角与内涵。

(3)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导演,往往倾向于选择某一类型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可以表达不同的叙事态度和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15.焦距

即焦点距离,指光学透镜的中央点至焦点之间的距离。

(1)变焦:焦点和焦距的相应调整

(2)对焦:调整焦点,使被摄物位于焦距内,成像清晰

(3)失焦:被摄物偏离出焦距以外,成像模糊

(4)选焦:选择景深中某个层面清晰对焦,其他层面成像模糊(失焦)

(5)跟焦:改变焦点,使移动的人物位于焦距之内

(6)拉焦:焦点由一处重点移到另一处,速度相当突然

2欧阳夏丹.jpg

16.定焦镜头划分

焦距的长短决定镜头视野和景深范围,景物的透视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1)中焦镜头(又称标准镜头)

焦距接近或等于画面画幅的对角线长度的镜头,通常指35-50mm的镜头拍摄的画面。

(2)长焦镜头(俗称“望远镜头”)

焦距长于50mm的镜头,通常为50-250mm。视野较窄景深较小,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或让人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塑造人物形象。

(3)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

焦距小于35mm的镜头。视野开阔。景深较大,适合呈现大范围的视域和主观化、戏剧化的影像风格。

17.变焦镜头(伸缩镜头)

前伸/伸进:由短焦距调整为长焦距

后缩/缩出:由长焦距调整为短焦距

18.变焦摄影

(1)焦距推向或离开一个静态对象

(摄影机和被摄对象位置不变,景别、景深改变)

(2)拍摄运动中的对象

(摄影机位置不变,被摄对象处于运动中,调整角度和焦距避免失焦)

(3)摄影机移动的同时变焦

(机位、焦距不断相应调整,难度较大)。

19.景深

距离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大景深镜头(全景焦点镜头),又称“深焦距、全景深”,例:《公民凯恩》

景深大小取决因素:光圈、焦距、物距。

(1)光圈越小,景深越长;光圈越大,景深越短

(2)短焦距镜头景深长于长焦距镜头

(3)物距越短,景深越浅;物距越长,景深越长

20.景深空间

指通过一定焦距的镜头拍摄到的、具有一定景深的画面空间,主要分为浅景空间和深度空间。

浅景空间:浅景深、焦距较长,表意单一,景物清晰的范围控制在有限距离内,只对被摄的几件物体对焦,吸引注意。

深度空间:深景深、焦距较短,表意含混,前后景之间较大范围都在焦距内,诸多物体被对焦,讯息同时包含在各层面。


以上是20个视听语言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学习。

A落款 我是艺考生.jpg

立即报名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