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编导生没看过这些片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够文艺

作者: 艺小队     发布时间:2018-08-15     阅读数:2200


正文如下↘



「文艺电影」作为区分商业电影的对立标签,是中国电影类型划分语系里特有的概念,具体讲就是表达方式偏向艺术感、兼具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电影。


而在大多数群众眼里,文艺片就是一类不追求票房认同,却被实力派演员争相追逐、虽然不知道在讲什么,但拿了好多奖也不太敢diss的蜜汁类别。


并不是所有的文艺片都对我们普通观众不友好,一旦适应作者们表达方式,或许从入门到上瘾只需要几部影片。




初阶必看


入门级首推的就是各种话痨电影了,在类型上选择爱情元素更好,你可以边欣赏男女主的颜值、边听他们聊天谈恋爱,实在不行还可以看看风景观观光,全方位照顾到了你的观影体验,初阶文艺青年必备。


《爱在》系列


看剧照就能知道,本系列真的很能防止走神,拍摄地选在了风景旅游圣地:维也纳、巴黎、希腊。你可以在每隔九年的影片中,观察下时间在演员脸上的刻度。


第一部堪称是文艺界最受推崇的话痨艳遇电影。艳遇现在讲起来很俗,总能让你立即想到那些先把自己灌醉、在丽江街头瞎逛的油腻青年。但,本片可是拍摄于1995年,那时候这个恋爱套路还是很先锋,故事很简单,但也很动人。



《爱在黎明破晓前》


他们聊着各自的过去和对生活的感想。在遍布教堂的维也纳,两人都认为在爱情中并不存在圣明。随着两人的了解深刻,他们约定半年后再相见,而约会也将在日出之前结束。


黑胶唱片店的场景是本片最传神也最动人的地方。暧昧的气氛在音乐声中、在彼此看向对方小心翼翼的眼神中缓缓流动着,爱情就这么简单自然的发生了。没有狗血、没有海誓山盟、爱情最迷人的地方往往就在于它的无动机与短暂。



《爱在日落黄昏时》


当初那个约定因为种种原因他们错过了,再次相见这一隔就是九年。


杰西正在举办新书签售会,书中写的就是他们九年前相遇的故事。二人退回到朋友状态,交换着彼此的近状。随着黄昏到来,他们伪装起来的埋怨与思念也流露了出来。


生命从来就没有圆满,但是必须有美好和幸福的瞬间。他为她写了一本书,她也曾为他写了一首歌。结尾,席琳弹着吉他对杰西唱出了内心深处的爱恋,至于男主角是不是要误了回美国的飞机已经不重要了,已经是一场最完美的梦了。



《爱在午夜降临前》


开场杰西与前妻儿子并不和谐地告别,杰西与席琳在第二个九年里终于生活在了一起。


故事发生在他们在希腊南部小岛度假的最后一天,对话台词比前两部更多更妙。柴米油盐、家庭琐事、仿佛要消耗掉爱情最后的体面。当杰西带着那封「来自未来的信」找到席琳后,所有的分歧都在希腊深蓝色的午夜中消解了。


影片最大的价值,就是如实的把我们对未来、现在所有的期待与困惑的都一 一剖析给你看了。



《午夜巴黎》


这是近年来电影对法国文艺黄金时代,名人图谱画卷展现最好,还原度最高的电影之一。


本片探讨了,怀旧是对现实痛苦的拒绝与逃避么?你能在本片中欣赏到那个时代下,几乎所有的名人百态。


身处好莱坞二流编剧咖位的男主,陪未婚妻一家赴法国度假时,意外在巴黎午夜的街头穿越回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结识了众多时代名人,并开始愈发无可救药的沉迷于那座城。


伍迪艾伦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向世人展示了把文学艺术时代影像化的正确姿势,也进一步肯定了艺术家们存在的意义——使命从来都不是向绝望屈服,而是找到一方解药来对抗存在的虚无。


怀旧从来不是逃避,而给当下的自己精神支持,成为那个最想成为的自己。



《摩天轮》


伍迪艾伦最擅长的「因果报应」套路,凯特温斯莱特在本片中的表现,也被影评界公认是近年来的最佳表演。


凯特扮演的中年餐厅服务员金妮,终日无法与丈夫做任何交流,更不知道该怎么管教儿子,绝望而暴躁的日子里,她只能靠酗酒来暂时麻痹自己。当已经丧失对人生的希望时,金妮偶然在沙滩边遇到了帅气的鲜肉救生员,她终于鼓起勇气,打算重新点亮自己世界时,一个年轻性感的女孩闯了进来,粉碎了一切。


伍迪艾伦将少女羞涩的小心思,中年妇女慌乱嫉妒又故作镇定的神态刻画的细致入微。


镜头里五彩斑斓,迷离多变的光线与色调下,伍迪艾伦也在这个弥漫着梦幻气氛的影片中,表达了他的一贯态度:爱情什么都拯救不了,它在生活、在现实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游乐场巨大的摩天轮,迷人到虚幻的景象的终究只能昙花一现,一切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有的,终将还是要回到地面回到原点。



中级进阶


在前面几部以线性叙事为主的文艺片的培养下,各位或许已经开始习惯缺少特效冲击、以及快节奏的画面,好嘞,放心,接下所有的影片更不会出现这些元素。对动作场面、特效视觉刺激脱敏之后,我们进入下一单元:在叙事方式上凸显个人表达的影片。



《坠入》


纯粹是想要推荐一下李佩斯的颜值巅峰,不过,影片也是打破了惯常的叙事手法,具有一定的艺术逼格。


故事讲述特技演员罗伊在拍摄危险戏份时,因发生意外导致下半身就此瘫痪。女友也因此离开了他。就在此时,对人生心灰意冷的罗伊,与摔断胳膊住进医院的5岁小女孩,亚历珊卓成为了病友,但罗伊却一心想用编造故事的方法,骗小女孩去偷取医院的吗啡,以便实施自杀计划。


除了颜值外,也叹服导演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取景横跨几十个国家,打造出了如梦如幻的绚烂画面,每一帧都如同顶尖艺术家绘制的超现实主义画作。


影片叙事采用现实与虚拟交错的手法,罗伊讲的故事也正是现实在梦境中的投射。最终,罗伊被小女孩天真的力量所救赎,而观众也能在后半段的梦境中看到主人公已终于不再沉沦,至少在灵魂上,主人公获得了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而最珍贵的是,导演在片尾还接入了一段黑白影片,致敬了为电影发展史做出贡献的各类特技演员,而也是因为有了这些特技演员,电影才能持续的为影迷们造梦。




《亚利桑那之梦》


作为一个塞尔维亚导演,他在文艺青年群体被提起频次不高,埃米尔·库斯图里卡非常擅长用荒诞手法去与现实主义达成微妙的平衡,所以他的电影也属于意识流里并不太难懂的那种。这大概也是约翰尼德普电影生涯里饰演的唯一一部最不着边际的电影。


男主角艾力克斯是一个四处漂泊的卖鱼小伙,直到某天需要出席伯父的婚礼,童年好友才带他一起返回了家乡亚利桑那,在伯父的汽车店,他遇到了风韵尤存的爱莲娜和她的继女格雷丝。从那时候起,他的生活开始越来越离谱了。


空中游动的鱼,梦想自杀下辈子投胎成乌龟的格蕾丝,执着于飞天的爱莲娜。德普饰演的艾利克斯纠缠在梦境与神经质母女之间。而在这近乎疯狂的歇斯底里的一段段演员情绪中,观众或许能察觉到导演的表达——关于人生的焦虑迷茫与无所适从。


除了与影片气质惊人一致的配乐,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天马行空却能拥有共鸣的台词——「硬要说出,苹果与单车的区别有什么用?我咬一口就知道区别在哪里,总想着要做什么事是很累的!」




《朱尔与吉姆》


大师特吕弗的经典作品,两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朱尔和吉姆,同时爱上了聪明貌美的凯瑟琳,吉姆为了友情成全了朱尔与凯瑟琳。


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又疯狂的日子。然而这份友情叠加着爱情的复杂情感,让凯瑟琳最终做出了这么个选择:「吉姆先生,我有话要跟你说!」吉姆坐上车,凯瑟琳向远处的朱尔说:「朱尔,看着我们!」然后把车开进了湖里。


特吕佛在片中消解了新浪潮左派作品晦涩难懂的沟壑。他在电影技术的实验、以及在叙事结构上比新浪潮的任何一个导演都要随和,每个镜头都值得玩味和解析。




高级进阶


本单元推荐了几部或许是几位著名电影大师里面最好看的作品,基本还不至于让你从门到上瘾变成从入门到放弃。是否能看懂已不再是这个这些影片的第一评判标准,感受氛围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八部半》


这部电影之所以声名远扬,全都源于以片中的「11个梦」。故事讲述精疲力尽,才思枯竭的导演来到一片疗养地去筹划下部作品,他尝试从梦境,从童年回忆中,从爱情中等寻找灵感。然而生活中频频出现的女人和电影圈的同行令他倍感压力,梦境与幻觉不断侵入他的现实,让他离自己所构想的电影越来越远。


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很大部分也是导演费里尼自己,影片中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转换都非常自然顺滑,荒诞有趣却又充满了真实感。


本片被众多文艺青年称为通向电影圣堂的「一道坎」,但其实影片主线非常明晰,那些碎片化的表达虽然让影片看起来有点喧嚣,但也从未影响过影片的思想传达。正如《对话费里尼》中所说:


「我要描写的是由无数折磨人、不断改变的迷宫组成的人生。人就像涉足在记忆、梦境、感情的迷宫中,而日常生活也是一个不断纠缠记忆、幻想、感情、过去与现在种种事件交叠的迷宫。在迷宫中亘古的乡愁和预感混合在一起,于是在一段宁静却蒙昧的时光里,我们的主角突然不知道他是谁,他过去是怎样的人,他未来要走向何处。人生于此只是一段没有感情、悠长却不入眠的睡眠而已。」



《脸庞,村庄》


这部充满艺术感的纪录片出自全世界最知名、最有趣的少女——瓦尔达。瓦尔达创作这部影片已经88岁,她与年轻摄影师JR彼此欣赏,但从未碰过面,直到年轻人主动找到瓦尔达,一段老少旅程才就此展开。两人驾着小货车穿越法国村庄,一路上他们拍摄下所遇到的人物,然后在房子和工厂的墙上涂抹上这些人物,让这些劳动者以一种艺术形式在一座座村庄存在着。


瓦尔达也在此经历了全片中唯一一次的情绪崩溃,并且委屈哽咽地骂道:我喜欢他,但他真是个臭老鼠!


为了安慰难过的瓦尔达奶奶,年轻人也首次摘下了他以前从未摘下的眼镜,奶奶的视力已经模糊,年轻人仍旧夸赞「原来你的眼睛如此清澈……」


每经过一个村庄,恍然都有着瓦尔达青春时期的回忆。在五十年代,年轻的瓦尔达自己也曾是摄影师,当他们坐在海岸回忆着过去,瓦尔达说道:「照片会消失,我们也会消失,但记录不能消失。」


艺术的力量大概就在于让人感到奇迹吧。



《乡愁》


俄罗斯人经常会有故园情结,塔尔科夫斯基也不例外,《乡愁》是其最负盛名的影片。


俄罗斯诗人在意大利女翻译的陪同下来到意大利,面对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双优秀的意大利,诗人却不为所动,尽管在美丽女翻译的一再诱惑以及关于自由的说教下,诗人脑中所闪现的仍是黑白的故乡景象以及妻子的一颦一笑。


塔可夫斯基在拍《乡愁》时,自己也流亡在外,彼时导演也已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就像主人公就像影片中自己守护的烛火一样,似乎也表达着对未来命运的难以捉摸以及对故园的祭奠。




结语


文艺电影并不完全等于装逼,更多的情况下是:电影根本不装,观众想装却没装起来。


至少,这种叠加文学、艺术又充满电影质感的作品可以让我们抵达到一个充盈的精神世界。


至于能不能了解到电影大师的精神内涵,理解了之后又有什么惊喜与启发就是以后的议题了。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