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如何看待艺考?

作者: 艺小队     发布时间:2018-05-05     阅读数:2324

常会听到有人说,很多东西都是不容易的,和艺术一样,比如与人沟通是一门艺术,讲话是一门艺术,学习是一门艺术等等。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当有人能用艺术方式去处理事情时,应当被认为是最高水平。那么,什么又是艺术呢?那些选择艺考的学生,他们是怎么看待艺术并如何备考呢?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看到的艺术表演多半是在媒体上,再近点的距离那就是舞台上。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看到的更多是台上一分钟,没有机会体验台下十年功。这样一种简单的了解途径,会让大多数人对艺考生或者对从事艺术的人多少有偏见之看法。在接触过一次艺考生之后,我对艺考生及从事艺术的人的看法有了根本转变。在很多人看来,选择艺考,多是因为文化课要求低,于是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就选择了艺术专业。对一些艺考学生来讲,这种想法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为一名艺考生,其实是不容易的,他们的付出并不比其他学生少,比如学习舞蹈,其实是体力活,要达到比较专业的水平,是要下很多功夫的,绝非一时半刻可以完成其考试要求。

我们把艺术的看得很高,甚至我们的人生都是艺术,感慨“艺术人生”。但是当很多人对于艺考生或从事艺术的人存在诸多偏见时,实际上是自己的无知和对他们的不公,而那些附和的人也是由于不了解艺考生和从事艺术的人。在见证了一次艺考的过程之后,对艺考生及从事艺术的人有了完全不同于之前的看法。这些看法可能粗浅但却不失真实。

第一,艺考生熟知自己的专业,而其他学生并不知晓自己的专业是做什么的。高校扩招之后,明显能感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下降,对于中下游的高校来讲,这种情况更严重。艺考生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之前,要举行专业课考试,这样他们就把大量时间用于专业课准备上,文化课的投入相对较少。如此,对他们文化课成绩要求低也是理所应当的。这样是不是就意味着艺考生就不是好学生呢?答案是否定的,文化课并不能代表全部,甚至不能代表一个学生是否就是好学生。中国大众存在着一种非常严重的错误观念,就是好学生就是学习好,学习好就可以容忍其它方面的不好,学习好也不会选择艺术专业,只有学习不好的才会这样选择。这种用成绩衡量学生的观念不知害了多少学生。实际上,艺考生才真正做到了“术业有专攻”。艺考生的考试方式,其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也就是说,高中学生应该也要接受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的教育,让学生对专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要学习什么课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等,甚至在高考时就可以选择专业,并进行专业课考试,如此他们才不会盲目选专业,最终上大学后对自己的专业不认可,整天怨天尤人。

第二,高校转专业政策,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的功利性。高考招生过程中,有调剂的情况,当一些学生被调剂到某一个专业时,我们会发现好多学生自始至终都会对专业有严重的偏见,即便是到了毕业,依然埋怨调剂,埋怨专业,觉得是自己的专业不好,导致自己颓废堕落。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有些高校就实行转专业政策,允许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转专业。毫无疑问,转专业会把一些相对低分的学生转到录取时高分要求的专业,这无形中变成了一些人的捷径,会让没有转成功的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看法。选择艺考的学生,很少有选择转专业的,因为他们熟悉并热爱自己的专业,不像学习文化课的学生,完全不了解自己的专业。热爱、了解、坚持自己的专业是艺考生的特质。

第三,艺考生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其他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并不明显。学习艺术的人,其专业特长是非常明显的,学声乐的会唱,学器乐的会弹奏,学舞蹈的会跳,学绘画的会画,而文化课类的专业,尤其是像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很多学生的专业特长并不明显。现在有很多学生只是安于学校的考试,其它方面没有想法,也不去想,更不去做。“一年禾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出人才是不容易的,它需要时间,不能急功近利。时下,各高校都在追赶超越,也在到处挖“人才”,势必做到超越某高校。这种做法,其实也是背离了教育规律,也必然会影响到教育质量。对于高校来讲,最重要的是定位要准确,只有定位准确,后面的努力才会有方向和成效。世界上事物的差异性才使这个世界变得多样,正视差异,谋求发展是没有错的,但是一切需从实际出发。要发展,一定得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盲目追求跟风,只会把自己搞得没有特色,又赶不上别人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处于奋斗的新时代,人人都不能落后,必须依靠自己的奋斗前进。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奋斗不能盲目。艺考生的专业特长是他们奋斗的结果,他们的奋斗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如果艺考生把用来准备艺考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备战文化课,他们也应该是出色的。但是他们热爱艺术,就只能舍弃对文化课的学习。反过来讲,学习文化课的学生,却不热爱文化课,这才是让人担忧的。

第四,学习艺术的人,很少有心理问题。艺术是什么?艺术不是刚性的,有点类似于太极,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和作用。掌握艺术的人,更热爱生活,更懂得生命的真谛。不知道是家庭教育的问题,还是学校教育存在偏差,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我们会发现,学艺术和体育的学生很少有心理问题,这或许就能证明“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学艺术的人,艺术已经深刻于他们的脑海,他们懂得并善于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者他们有自己宣泄情绪的途径,或者他们本身的学习和训练就是在治疗心理问题。学习艺术的人,大多外向、豪爽,其他学生则往往做不到这一点。现在,很多家长都将小孩送去学习绘画、舞蹈等,这不仅是要让孩子懂点除文化课以外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为了陶冶孩子的情操,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第五,高等教育的重心依然在于三观和专业特长。教育到底为了什么,归根结底只有两点,一是学生的三观,二是学生的专业特长。学习的再多,如果把最基本的都丢了,那么学多少都是没有意义的。当最基本的掌握了,那学习就不是什么问题。现在有些大学生都没有礼貌,有老师甚至调侃说,都不如学艺术的学生,这显然是对学艺术学生存有偏见,但也反过来证明了艺术生懂礼貌。所以,教育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确的人,让他们懂得应该爱惜什么,应该憎恶什么,即先做好怎么教学生做人,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正确,然后再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我们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学习艺术和学习文化课的学生,这是对学习艺术学生的不公和对学习文化课学生的侮辱,比如一些大学公共课考试,试题是一样的,就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搞一刀切。选择不同专业入校的文化课要求是不一样的,入校后的要求也应有所差异,这样做才是符合实际情况,也是理所应当的。应该突出强调的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没有差异,无论是谁都应该一样,学校应坚持并采取各种措施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三观正确、健康合格的人,这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其它都是徒劳的。

第六,学校要用艺术的方式去关爱教师的学习和生活。学校主要有两类人,教师和学生,学生有没有教育好,更多要看教师的表现,而要让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上,学校就要尽力解决好教师的基本需求,比如教师子女的上学问题,教师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人只有先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然后才能谈得上其它社会活动”,这对教师也是适用的。常看到很多教师为自己的子女上学发愁,离得近的学校,教学质量差,不想让孩子去,离得远的学校又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使孩子上学增加了很多困难。这些生活上的事情,严重干扰到教师投入到教学的精力。因此,要让教师好好工作,同样需要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宏伟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与宏伟目标有关的所有问题的解决。切忌只喊宏伟目标的口号,而不注重实现宏伟目标主体的现实情况。当实现宏伟目标主体的积极性被打掉了,宏伟目标也就只剩一句空话。教师也是普通人,只给戴高帽子,而不关注教师切身生活,这个高帽子对教师就是一种侮辱。总之,民生无小事。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奋斗,“办成了很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既有深厚的人民情怀,也有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胸怀。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是所有单位领导都应该学习并认真做的,放到高校,就是要多倾听教师的呼声,用艺术的方式去关爱教师的学习和生活,解决教师最基本的需求。

作者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