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如何准确把握人物塑造的性格特点?

作者: 李刚     发布时间:2017-02-28     阅读数:1466

许多年前当我接触到表演时,我就深深的被吸引住。当时是因为好奇好玩学起来不枯燥就像做游戏一样,心里觉得表演很简单不就是成人版的“过家家”吗。但是经过了时间的推移我之前的想法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消失了,我逐渐明白原来表演是一个非常大的学问,需要研究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表演不是简简单单的“过家家”那么表面,而是去懂得观察生活与体验人生。

 

               

                  一、人物塑造的方法

  塑造人物是一个演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条件,每一个演员对塑造人物的理解和要求不一样,但是人物塑造的方式方法在学习表演时的思路大致是相同的。从刚刚学习表演老师就会带领大家做一些练习,比如解放天性、动物模拟、无实物练习、想象力练习、观察生活练习。从无言到少言再到多言小品,这是一个演员在学习表演中经历的路程,人物的塑造恰恰是重中之重。在剧本中每一个人物是作者笔下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作为一个演员就应该明白如何去运用方式把作者笔下的人物赋予灵魂完整鲜活的把人立在台上。

(一)观察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从刚刚学习表演时老师就会经常提到,近乎所有的艺术灵感和艺术表现都源于生活。从最早人类还是猿人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交流,已经有了肢体语言独有的表达方式,他们通过工具来获取食物通过自己的智慧来创造新的发明,换句话来讲早在有人类出现的那一天艺术其实已经形成,而声音其实是最早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艺术发展到现在都源于生活的不断提高。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便有了舞台上那些鲜活的人物基础,每一个人物形象就代表着每一个时代的主题表现。如世界第一部无声电影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的《工厂的大门》打开了影视表演的大门。虽然那部电影没有任何剧情,也没有一点声音,但是它所拍摄和展现出来的就是生活中男女工人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投影。生活中每一类人都是一个演员需要细心去观察去揣摩的,演员在创造人物时如果对生活毫不了解那根本就无法塑造人物,所以人物的灵感来自生活,身份、职业、年龄、气质、外在与内在都要去观察和分析,不要在舞台上只有“我”没有“他”演什么都“千人一面”锻炼演员创造人物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二)人物的外貌

  在创造角色时要了解人物的身份、职业、年龄、还有就是外貌,如果是剧作家笔下的人物那要遵循作者所提供的人物信息,首先在表现形式上外貌是最明显的也是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列举出老舍的《骆驼祥子》中,虎妞和祥子的人物外貌分析。

  虎妞与父亲一同掌管着车行自然整天与男人打交道,性格缺少女人温柔多了一些彪悍,干练又泼辣有男人的豪气,但是对祥子却细腻温柔又多出一丝女人味。这样的人物从剧作中就会了解到也会联想到外貌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平时一定不会花时间打扮自己穿衣也是如此,绝不会有倾城的面容,体形较为丰满让人直观看起来就干练彪悍,对于这样女性角色语言的处理不会是细声细语,而语言也是她的武器和人物特性。

  祥子的人物出身贫苦农民,靠力气为生、忠厚老实、性格迟钝、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自然偏黑的外貌,一直想靠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人物特点踏实纯朴,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塑造此类人物外貌应该是相貌平平普普通通无贵族气质,身材结实、健壮笨拙比较适合此类外貌。

  所以在创造角色外貌时我们是要通过一些手段和方式来呈现,绝不是想怎么演就怎么演,明明演员本身素质和条件不符合那就更应该去了解分析,抓住每一个特点和细节,这样才能让外貌体现的更加相像。

(三)人物的语言

  在学习表演的过程中一些小的元素练习成为塑造人物技巧的方式方法,比通过如大与小的练习我们可以有所对比出不同的人物身份和特点。声音大声音小,声音粗声音细,语速快语速慢都可以表现出人物的特性。生活中职业的语言习惯就不同。比如老师就会有老师的语言习惯,我们去医院看到医生与病人之间语言就有所不同,长辈与晚辈之间、上级与下级对话时就有不同的语言特征。调皮的孩子、叛逆的少年、奋斗青年、风烛残年的老人、成功人士、胆小者、大英雄等等等等都大不相同。而且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每一个停顿每一句重音都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在塑造《阴谋与爱情》中的人物语言时就有很明显的差异,因为此类作品是年代宫廷戏也是外国戏剧。很多学习表演的人会有一些误解,是不是在饰演外国作品时,就要学着像外国人那样说中国话拿腔拿调!其实不然,不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是靠语言来交流所以不用去学习外国人的语言方式来塑造人物和表演舞台剧,外国人之所以让人觉得会出现那种腔调是因为他们的语言与中国不同,不能完全表达想法和意思,所以在表现时外国人总是把肢体做的特别大这样一来好便于他们表达清楚说话的意思,而汉语却相反,它每一句话可以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

  《阴谋与爱情》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经典,露易丝是乐师的女儿出身平凡,天真、柔弱是她的特点,出于等级地位和当时社会的影响,她想爱又不敢爱斐迪南。从种种的信息分析,露易丝的人物语言应该和邻家女孩一样,平平凡凡的出身,但却向往自由恋爱。再说说斐迪南,斐迪南是一名宰相的儿子,出身贵族但是却讨厌贵族种种恶习和束缚,向往自由,具备了贫民阶级的优良品质。年轻有力量应该赋予这个人物,语言慷慨激昂,正直坦白,独立不羁,这就是最基本语言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四)人物的形体

  表演有四门功课:声、台、形、表,本人认为形体是四门功课里最最重要的一门。在舞台剧中,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可以诠释出来太多太多的背后寓意和直观效果,一个演员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肢体条件,协调性、表现力、节奏感、反应能力。在舞台上,在无言的情境下,演员要用肢体展现出特有的规定情景,比如:战场、狭小的卧室、泥泞的山间小路、春夏秋冬等等。这些都是要用肢体来展现的,有些时候语言根本不足以表现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那么锻炼出一个好的形体素质就可以更加完美的展现出来人物和戏剧的冲突。

  我自己就非常喜欢运用形体代替语言,在塑造人物时充分的把形体贴近于塑造人物,一个人每天精神焕发挺胸抬头面对世人,那么这个人一定心态非常阳光积极向上,但是相反低头弯腰走路无力的人就不会有人注意不会引起关注。在以前的舞台剧上人们总会把第一种人当成主角或者是正派角色形象,相反第二种就是反派角色的象征。

  《大宅门》中陈宝国饰演的白景琦,总是抬头挺胸,顶天立地头走路刚劲有力,一言一行都带着洒脱让人觉得非常之男人,有领导风范。而雷洛生饰演的王喜光正是白景琦家的下人也是一个太监卖国贼,他的形体表现就与白景琦相反,一举一动都有小人的样子,一言一行也是像极了奴才。不得不说陈宝国和雷洛生老师的表演让我过目不忘,这就是一个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候的特点和真正实力。

  作为一名演员或学者,我们应该多看一看舞蹈和舞剧,运用舞台灯光和服装可以完美的用肢体展现出艺术,这是一种享受和对专业的艺术修养。

(五)性格化练习

  一个人的性格是随着成长和生活环境逐渐形成的,表现出对现实的态度处理事情的行为习惯构成一个人个性倾向和特征,比如气质、信念、动机、爱好、欲望、情趣、理想等取决于不同人的性格。

  在舞台上演员以自身为媒介进行人物创造,由真实的“我”扮演剧中的“他”。本人在创作人物性格时,会将自己的性格特点与剧中人物的特点做比较,在创造人物之前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与人物有那些相似之处,相似的地方加以强化和放大,不同的地方不要在指定的人物身上体现。曾经我有过误区是不是在扮演角色时要完全变变成那个人,后来我才做出结论,当演员塑造人物性格时不可能完全变成那个人,而抛开自己本身的性格。毕竟我是人不是超人没有改变容貌的超能力不可能扮演成与我本身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但是性格可以塑造,但永远都是通过本身的媒介来完整性格塑造,个人的魅力与思想是要保留的,所谓的“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控制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控制和把握。“第一自我”是指我本身,而“第二自我”是塑造的那个人。在排练过程中要用“第一自我”来控制“第二自我”的情绪和情感,一旦过火表演就成了虚假的无心之谈,但“完全自我”却没有了塑造人物性格的意义和价值。

  性格化这门功课是一个摸不到的能力,需要不断的排练和想象才能把分寸掌握好,怎么样运用好自己的性格是首要,其次要不断的追寻众多人的性格,可以通过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朋友亲人来做比较,了解他们的性格才会拥有独特的人物性格。

二.舞台人物形象塑造

  话剧舞台上的人物千千万万,不只是有情有义,而且有形有色,这行与色就是人物塑造。观众对舞台人物的认识是从服装、化妆开始的,随着剧情的演变人物内心和表现发生了变化,所以想让观众记住一个角色就必须有特点而且生动鲜明。前期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物特有的服装搭配与化妆,反映出身份、地位、个性等。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不论是舞台还是生活都是如此,比如戏曲舞台上的人物非常鲜明,生、旦、净、丑,把人物的身份表现在脸上和服装配饰上,这就叫戏曲的脸谱化。但是,话剧舞台上的人物塑造与戏曲不同,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人物是不需要脸谱化、格式化表现的,话剧舞台更接近生活,所以在塑造人物角色时要着重把握好人物内心与形象的同意运用,而想把握好这些需要长时间的分析和排练。

(一)把人物当成朋友去了解

  这个话题可能在课本和理论里不曾太多谈到,把人物当成“朋友”是塑造剧中人物和了解人物的一种方式方法。说说个人的观点,每次在拿到剧本或者文学作品时,去弄清楚时代背景、出身环境、社会以及家庭地位是首要前提,那么在往深入分析或者对台词之前我经常会以“第一自我”去审视“第二自我”就像我们刚刚接触到一个环境和一些人的时候,我们如何去融入环境和人际关系,把剧本中的人物当成身边的朋友,把不存在的剧中人当成真实存在的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我们经常会说“张三这个人怎么样怎么样”“他不会这么做的,我了解这个人的作风”“这件事不是他干的,我很了解他我们是多年的朋友”因为在生活中朋友是存在的。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来深入了解剧中人物,他的习惯、他的风格、他的性格、处理事情的方法等。

(二)向角色的行为逻辑提问

  当拿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剧本或者人物时,不仅仅要多读剧本,还要多多提问,不只是给老师提问,也不只是给对手,也要多多给自己提问。

  我们往往有一个习惯,遇到自己不明白地方就跳过去或者直接问老师,其实自己去摸索问题和问老师有本质的不同。自己找到答案是实在的会成为自己的,也是深入思考摸索全剧作评估的过程。比如《雷雨》中,周朴园他一生为了自己的矿产事业抛弃了妻子儿子,心里对侍萍的死总是耿耿于怀,为此,他吃素念经,想救赎自己年轻时候的罪过。还派人去修建侍萍的墓地,他把家具和摆设一直保持在三十年前的样子为了纪念侍萍。这种种的行为逻辑表明着周朴园内心的愧疚和不安。

  我们经常会做一些练习,行为行动练习,假定当一个人之前经历过发生过什么事的时候,接下来会做出什么样的行动。比如:浪子归来、何去何从、地震之后等,通过人物曾经经历的事情完全会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逻辑和思想逻辑。一个年轻没有经验的青年人做一件事情和一个经验丰富的成熟人士那么他们的处理方式就不同,我们大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表现人物的行动而塑造更加饱满的人物思维。

(三)演员在分析、理解人物方面的特点

  首先,要设身处地地去思考,站在人物的角度上去想、去分析。特别是要把此时此刻之前在规定情境中曾发生过的一切事情,以及曾对这个人物产生过影响的所有事情,把人物对事情的态度等都要联系起来考虑,不能想当然地代替人物做决定。

  其次,要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剧本一定会写出很多外部事件,这些事件是相互联系着的,演员必须把它弄得通情达理。但是,弄清楚的目的是为了深入到人物内心中去,打通他的新路历程。

  可能有的演员在演的时候又有别种解释,只要合乎人物心理,也是可以的。要是与人物心理、性格、生活逻辑矛盾的话,那是不允许的。因为出发点不同,就像有的人演戏感觉很好,总是拿着一种直觉和对事件的理解去演戏,这样就会出现做戏状态,不属于该有的人物却成了另一个人物了。

(四)自身为载体,给予人物发自内心的感悟

  写到这里不得不说这个题目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难理解的,至今我还是有一些误区。我总是在问自己到底是“从自我出发”还是“从角色出发”这两种理论究竟哪个对?演员创造角色是一个十分复杂和细致的过程。因为演员是自身的外部外貌和内部内心去创造人物角色,当然不可能在舞台上去演自己,就是所谓的“本色出演”但是又无法摆脱本身的素质、阅历、修养、文化。在表达喜怒哀乐时还是自己的样子和特征。演员只能用自己这块“材料”去塑造作家笔下的人。“从自我出发”是必然的,不能避免的。

  因此,我觉得演员在创造人物角色的过程中既要“从自我出发”也要“从角色出发”不可能用别的方式,只能用自己的身心去创造人物,要在自己身上找到与角色想接近的地方,便于运用这些内在外在的“条件”与“气质”接近角色。从这个角度就叫“从自我出发”。演员要成功创造角色,也必须找到自己与角色不一致的地方,经过刻苦磨练,填补自身不足,这叫“从角色出发”这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假如认为提出了“从角色出发”就会使得演员表演情绪、表演形象,丢掉了人物创作的有机性,这不是“从角色出发有错”而是没有正确理解“从自我出发”和“从角色出发”的意义。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句名言为:“假如我就是......”这里包含着演员创作角色的辩证法。“假如”两个字,说明这不是真实的,是虚假的。“我就是......”说的是演员本不是角色,而是扮演了角色,但“假如”我是角色呢?想象之门就因此打开了,这就是“从自我出发”按照角色的行为逻辑去行动的演戏道理。

(五)培养演员的素质和修养

多读一些书,一些有关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不论是名人著作家还是不知名的作家,他们都有着自己对生活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身为演员其实就是作者、作家的一个“活道具”,但是这个“活道具”能否生动精彩的用到淋漓尽致还要看“活道具”自身的素质与修养。经常说“活到老学到老”百年不变的老话固然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应该多多抽出一些时间提升个人修养,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满足个人虚荣心上。这一点我自己也要不断警示自己,因为,表演就是我的专业而这门学问是永远学不完的,因为,它就是生活。

三.行动中探索人物

  “行动中探索人物”是每一个学习表演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做的事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倡“案头工作”,但是发现“案头工作”是在私下研究和讨论没有实践性,太死板太安静,不利于行动塑造人物。后来把此类练习更多的运用到行动中分析。因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后来创出了一种分析人物的方法“在行动中探索人物”也可以说成“行动中分析人物”。这种方法是在短时间内把人物梳理一下,主要梳理人物的行动线。演员清楚了人物的行动线之后,上场由自己按照人物行动的欲求即兴创造语言。由于之前在私下对剧本和人物已经有所分析,即兴创造的语言与剧本中人物的台词在语意上已经形成,演员在行动分析中会逐步吸收人物的台词加以表达,把它变成鲜活的生活语言。

  这种方法运用起来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所以很符合演员的创作特点。把静态的分析与动态的创作实践、把理性的研究和感性的动作结合起来,当演员能真正了解的时候也是可以体现出来的时候。

  演员在行动中把人物的身份和语言表现出来再加以自身的即兴创造,体验规定情景给予的刺激和对手的刺激,注意力高度集中,要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真思考,把人物放到规定情景中生活着。不要被一些原因束缚住要自由松弛的生活,反复的排练就不会出现僵硬、刻板从而达到鲜活明确。

四.结论

  人是万物之灵,与其他种类的动物不同的是,人有无穷的智慧,它可以改变历史,可以创造奇迹。表演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通过学习表演也可以学习如何掌握人的心理,在当今社会上这必然是一项生存技能。学会如何与人沟通,知彼知己。但与人交往要像塑造人物一样,常常站才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和处理事情,这样才是真正的把握人物内心,表演技巧不单单只是通过舞台展现个人的能力,在社会上也是如此。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