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名校老师集体解读表演艺考:台上会抢戏,台下懂做人!

作者: 艺小队     发布时间:2017-02-15     阅读数:7766


想被录取,就要先通过面试,究竟表演专业考的是什么?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院长张辉认为,外在形象、内在素质以及自身技能三个方面是学校要求的重点。


表演专业艺考多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考题以声乐、朗诵、舞蹈、小品为主,且多由考生自主选题,随意性较强。


那么,考试考什么?


明处:四大题目


朗诵:考查普通话水平


朗诵一般是考生自己选择表演内容。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面试的考生小吴透露,许多考生都会选择现代诗作为自己朗诵的项目,甚至连自我介绍也不忘与朗诵接轨:“作自我介绍的时候,有人不用说的,用喊的。”


【专业分析】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导演表演系副教授、表演教研室主任李立宏表示,朗诵是希望听到学生的自然声音,包括普通话水平和语音情况,但最重要的还是对作品的理解。李立宏说:“我个人觉得,90后考生选择反映现实的散文、诗歌、小故事等比较合适,便于他们表达对于人、自然以及生活的认识。”


声乐:唱法不拘重表现


声乐其实就是唱歌,可以是通俗、美声、民族或者其他唱法,没有硬性要求。小吴透露,她见到的大多数考生都会选择美声和民歌。对于考生来说,表情僵硬、跑调是常见情况。小吴说,如果跑调,有的老师会直接打断,有的老师则会笑,还有的老师听几句后会打断,不做评价。来自贵州的骆同学说:“有男生唱《曲苑杂坛》的主题曲,引得大家狂笑不止。”


【专业分析】李立宏指出,声乐与朗诵不同,声乐更倾向于考查学生对音乐旋律和节奏的把握。另据某表演培训机构负责人透露,在声乐环节中,老师并不会依照考生的声乐水平打分,他们更多的是看考生在声乐考试中的表现力,包括表情或肢体等方面的表现力。


形体:“艺多不压身”最好


形体可采用舞蹈、武术等方式展示,同样由考生自选表演内容。小吴称,北舞附中的考生舞蹈水平比较强,但对于大部分普高生,舞蹈是硬伤,也正因为这样,出糗的人屡见不鲜,“很多人在跳舞过程中摔倒、忘记动作或者跟不上节奏”。


【专业分析】据了解,形体考试侧重于观察考生是否掌握了一些关于身体运用的基本技能。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教研室主任王劲松说:“有的考生小时候学过舞蹈,还有的学过杂技、魔术等,总之,最好是‘艺多不压身’。”但这并不意味着无培训基础的考生就没有机会,他补充道:“有的孩子是一张白纸,但他在表现的过程中能用真诚打动考官,那也是考官所赞赏的。”


参加了本次招考的明星考官黄磊(北京电影学院老师)也说:“我们不是培养舞蹈演员,所以不会按照挑舞蹈演员的路数来选择考生。考生最重要的是表演出一种真实的感受,并且去感染别人。”


小品:集体表演需抢戏


表演专业的复试,通常是演集体小品。考生分为数组,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一组的题目,题目定下来后,考官都会给考生一定的时间在考场外互相沟通如何表演。小品题目有给定一个情景的,比如“公交车站”;也有较为抽象的题目,比如“秘密”。


考生小潘称自己和另外几名同学抽到的题目是“公交车站”,经过15分钟激烈的讨论,他们定下了表演方案——小潘和一名男生分别饰演孕妇和她的丈夫,其他同学也有各自的角色。“我的‘丈夫’是一个小警察,买不起车,只能坐公交车去产检,他有一句台词说‘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我就反讽了他一句:‘你还真看出来自己是牛粪啊。’”提到当时的情景,小潘忍不住笑了,她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


小潘表示,由于小品时间有限,所以许多同学急于突出自己的角色,集体抢戏、加戏,导致“场面混乱”。另一位骆同学则透露,当他们辛辛苦苦地演完之后,一个女生突然下跪,来了一出夸张的“卖身葬父”,“我想这个是很加分的”。


【专业分析】李立宏坦言,多人小品对于第一次见面的考生们而言,考察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表演本身,还要考察考生的适应能力、交流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现欲望的强弱。他表示,作品完成好坏并非全部,考官更希望在这个过程中看到考生对于人、事、物的理解。


暗处:三类素质


做人态度


态度似乎比考试本身更为重要。据某艺术类院校老师透露,他曾在面试中遇到一位考生,让其陈述个人爱好,该考生说自己喜欢看历史,老师便问他关于刘邦的看法,不料该考生却错将刘邦安到红巾军名下,老师随即指出其错误,但该考生表现得自负而张扬。老师事后表示,考生表现得谦虚得体是非常重要的,“站在老师的角度,这样的学生谁都不敢带”。


文化修养


对于艺考中的文化常识考试,许多老师都表示是必要的。李立宏说:“这么多年,表演专业的文化课成绩几乎是所有专业里最低的了。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演员,文化程度低是一个缺陷。”他表示,演员要表现不同的人来反映作者思想,传达自身对人和社会的看法,“对于人的认识,是世间最博大的学问之一。如果他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又谈何认识人呢?一个成功的演员,对于社会学和人类学都要有一定接触。”


王劲松则认为,考生的文化素养高,证明其自学能力强:“这样他(她)就可以主动学习国内外最新的一些行业经验,并从中选择有益的信息。这些人文修养可以帮助演员更快更好地成长、成熟。”


素颜示人


许多院校都将“素颜”作为考试规定之一,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都要求考生需卸妆后才可以进入考场,有高校还专门为考生准备了卸妆棉。李立宏透露,并非现在才有“素颜”考试的要求,而从前化妆没这么普遍,“化妆后的形象,尤其是化了浓妆的形象与本人形象差距很大”。


张辉坦言,外在形象对电影演员来说很重要,考试主要从大众审美和艺术审美两个角度来考查:“大众审美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得很漂亮或很英俊。但有的考生长得不是那么漂亮,气质却很独特、性格鲜明,这就是艺术审美,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


许多考生为博考官青睐,希望从脸上多做文章,甚至不惜整容。对于整容,各院校没有明确禁止,但老师们纷纷表示对此并不提倡。王劲松说:“一个演员的成功绝非只依靠外表,想想最近红得发紫的黄渤和王宝强,哪一个靠的是美貌?想通过整容进入演艺圈的同学,还请三思!”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