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金宇澄《繁花》——上海统考重要新增考点

作者: 上海印象艺术教育     发布时间:2020-10-22     阅读数:348

作家金宇澄描写上海1960年代到1990年代生活的小说《繁花》,被很多文学评论家誉为近年来最好的长篇小说之一。著名导演王家卫也在着手把这部小说拍成电影。


l 文字中流淌的时代河流

《繁花》的三个主角是军人家庭出身的沪生、资本家家庭出身的阿宝和工人家庭出身的小毛,以大量的人物对话与繁密的故事情节,像“说书”一样平静讲述这三个童年好友的上海往事,以十岁的阿宝开始,由一件事,带出另一件事,讲完张三,讲李四,以各自语气、行为、穿戴,划分各自环境,过各自生活。

以中年的小毛去世结束,起于20世纪60年代,终于20世纪90年代。重点描写了两个时间段的上海,一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是八九十年代,尤其是这两个特殊历史时期上海人的生存状况。


全书分成31章,单、双数章节各有一条时间叙事线,一条谈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故事,一条谈20世纪90年代的故事,两条叙事线交叉进行。

除此之外,金宇澄还将笔调触及太平天国时期,甚至远古的传说时代,展现的并非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但又与上海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体裁上,《繁花》充分借鉴和吸收了话本小说的优势,呈现出一种新的韵致。

《繁花》是一部小说,但同时也是1949年以来大上海的人民史诗,作品以极具地方特色的预言,表达出致密、丰富的个人化信息,最终朴树成一幅“像素”超高的全景图画,时代的河流在文字中流淌。


l 在读者的反馈中写作

《繁花》并不是一次性写完整本书,而是先发表在网上,然后根据读者的反馈调整和继续写作。金宇澄说,包括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内的大作家,也包括清末民初的连载作者,都是每天写了就发,每天看到读者的反馈。“作者在第一时间就接触到众多从一而终的读者,享受无数的读后感,这是一种极奢侈的写作过程。”

话剧版《繁花》剧照

在他看来,网络写作其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连载。把作品发表到网上,每天更新,面对真正的读者,“同时领略到读者的复杂背景和挑剔”,让他养成了谨守“熟知范围”的叙事姿态,“作者的叙事范围,其实都是窄的,哪一天只要偏移了自己不熟的领域,读者就会提出疑问,就会提醒你”。

这是面壁多年、自己去写一部作品的写作者,难以体会到的。“读者藏龙卧虎、读者里有一百个编辑老师、他们更懂文学的感受。这种种感受,是面壁写作者完全领略不到的。”

话剧版《繁花》剧照


l 读者往往比作者更专业

《繁花》出版之后,让金宇澄惊讶的是,忽然有那么多读者,包括此前从来不看小说的三教九流人士,也包括80后、90后,都表现出对这部小说的喜爱。这让他觉得,并不是文学终结了,而是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打动读者更难了。

话剧版《繁花》剧照

金宇澄说:“我没觉得文学有终结的迹象,只感到这个世界的信息量,越来越惊人,越来越容易让人恐慌,这个国家的读者,文化程度越来越高——本土历史上,从没涌现那么多的知识分子、出版那么多的书,有那么多学贯中西、眼目清亮、行走世界的读者,他们兴趣越来越细化,越来越显现细微的分类。

比如‘多肉类植物爱好者’,内中有更多的各自分类,这在过去都是不可能的事——对于文学作者来说,应明确地知晓这越来越细化的世界,对文学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作者要打动读者,将越来越难,这世界的读者,往往比作者更专业。”


立即报名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